朱佑樘从东宫,一路走回到了坤宁宫。
这是张皇太后的寝宫,也是朱佑樘每天晚上休息的地方。
他没有其他的妃子,自然也不需要翻牌子。
走进坤宁宫后,坤宁宫的太监和宫女都跪了一地,口中高声呼喊道:“叩见陛下!”
“起来吧。”
朱佑樘走进坤宁宫内,一位三旬的美妇人坐在一张桌子边,看见朱佑樘进来后,美妇人微笑着说道:“皇上回来了,要不要再吃点东西?”
这位美妇人,就是当今的皇后张氏了。
“不用了,朕已用过晚膳了。”朱佑樘说道。
“哦?”张皇后一脸笑容地说道:“可臣妾听御膳房的总管太监说,他们并未给陛下送去晚膳呀?”
说到这里,张皇后收起笑容,凶巴巴地说道:“说,你和照儿是不是又偷偷溜出宫去了?!”
朱佑樘被张皇后揭穿,尴尬地摸了摸脑门上的汗,说道:“是出去转了转。”
“去哪儿了?”张皇后嗔怒道:“陛下要是在外面遇到危险了怎么办?”
“这要是被那些言官知道了,陛下又要被他们的折子给烦死了。”
朱佑樘解释道:“不过是去西山礼佛而已,况且还有东厂护卫在侧,不碍事的。”
“那也得小心些!”
张皇后轻轻锤了朱佑樘的胸口,嗔怪道。
朱佑樘微笑着握住张皇后的手,轻声说道:“朕晓得了。”
……
第二天,早朝过后,朱佑樘回到奉天殿后面的华盖殿里稍作休息,准备接下来的午朝。
弘治皇帝是大明朝难得的勤勉皇帝,他和那些动辄几十年不上朝的成化帝,嘉靖帝,万历帝不同,弘治帝每天都要上朝。
并且还不是一天上一次朝,而是一天上两次朝!
早朝过后,稍事休息,吃些点心后,又要接着上午朝。
在休息的时候,弘治便会从奉天殿来到后面的华盖殿,在这里单独召见一些大臣,商讨国事。
此时,华盖店里除了弘治皇帝外,还有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位阁老。
“依三位爱卿所见,这改土归流之法,能不能彻底解决西南土司之患?”
朱佑樘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的三位阁老。
此刻,三位阁老手中拿着折子,正在浏览着朱炜昨天所提出来的改土归流之法。
这折子是由朱佑樘早上口述,司礼监的太监执笔抄录下来的,和朱炜昨天所说的一般无二。
“这……这确实是治本之策,不过微臣以为,想要大力推行此策,所受到的阻力将不是一般的大。”刘健率先说道。
“没错,此策太过激进,就算是有“推恩令”配合着一起施行,施展难度也是极高的。”谢迁也跟着说道。
“稍掌握不好力度,怕是要逼得整个西南所有土司,联合起来叛乱。”
“到时候,受苦的还是咱大明的百姓啊!”
刘健和谢迁都认为此策操之过急,不过李东阳却有不同的看法。
“回陛下,臣到是认为此策,恰恰是此刻最适合解决西南之患的政策。”
“其中“分化”“拉拢”“打压”三计,更是高妙!”
“只是其中的很多细节,还是需要商讨的。”
李东阳侃侃而谈:“例如这“拉拢”中所提到的,将原本给予土司官的封赏,切实地落到当地土人的手中……”
“这到底应该如何操作呢?”
“其次,现在朝廷的官兵已经和当地土人有了矛盾,那到底应该用何种手段来拉拢土人,孤立土司官呢?”
说到这里,李东阳叹了口气,说道:“这法子确实不错,从大局上将西南之患顺理地十分透彻。”
“但在细节上……还需要细细打磨啊!”
谢迁低头沉思了一下,又附和着李东阳说道:“没错,此策若是能打磨一下细节的话,倒不失为一道良策。”
谢迁这话说的,好话坏话他都一个人说尽了,刘健有些无语地看了谢迁一眼。
突然,李东阳开口问道:“陛下,如此良策,是陛下想出来的吗?”
朱佑樘自然不会真的将这计策揽到自己头上,他微微摇了摇头,说道:“自然另有其人。”
李东阳听后,恭敬地对朱佑樘拱手说道。
“陛下,此策是出自谁之手?可否给微臣引荐一下?”
“微臣想与其就如何实施这些政策的细节,进行一番商讨,让这计利国利民的良策,能真正地落到实处。”
“陛下,微臣也想领教一番此人的风采,与他共商此策的细节。”
“若是此策的细节真能完美地支撑这改土归流政策的运转的话,臣当不留余力地支持此策在西南的实施。”刘健也拱手说道。
谢迁紧跟着说道:“臣也一样!”
……
还有人看这本书吗?
真的一个人都没有吗?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email protected]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