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李东阳和谢迁送上来的防灾赈灾的折子,内容都中规中矩。
关于防灾,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纯粹听天由命。
顶多就是让鲁州和冀州的百姓小心一些,晚上别睡太死,尽量呆在屋外。
而关于赈灾,还是老一套方式。
免去灾民的赋税,向灾民发放粮食,号召官员富商捐款,派遣当地驻扎部队进行救援。
没多大的新意,挑不出什么毛病,关键是这些措施确实也挺有效的。
弘治皇帝很快便让鲁州和冀州的左右布政使,提前做好防震措施,和应对地震的准备。
又过了一个星期,黔州的米鲁之乱,终于还是影响到了京城。
西南地区和京城的交通要道,全部被切断!
京城里一些西南盛产的物资价格,在短短几天中连翻了数倍!
像是都匀毛尖茶这种茶叶,价格更是翻了二十倍不止!
价格最高的还是黔州的楠木,现在一根上好的楠木要卖到上百两一根,比之前翻了八倍!
朱炜背着自己之前收回来,已经晒干的青花椒上街去东市卖,一斤五两,解决还价!
三天的时间,五百斤青花椒被售卖一空,朱炜入账两千五百两银子。
交完税后,便只剩下一千七百多两。
“这税收的真狠!”
“大明的这群读书人,真不要脸!”
朱炜咬牙切齿地说道,心都在滴血。
历史上,明朝中后期对商人收的税其实是极重的,大概能占到三分之一。
但即使是收如此重的税,明朝朝廷还是很穷。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明朝的特权阶级交的税很少,甚至是不交税。
明朝的大部分商人,其实也是苦巴巴的打工人。
一年四季不落屋,赚取的利益不过刚能糊口而已,还要被收取重税。
大明的那群读书人,骂商人骂了足足二百年,也让商人给他们背了两百多年的黑锅。
明朝的税收之所以收不上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这些读书人。
当然,现在朱炜只能骂骂读书人,过过嘴瘾。
想要彻底解决大明的税收问题,起码得让他当上大明的皇帝才行。
朱炜摇了摇头,抱着满满一口袋的银子,先回了一趟家。
在卖花椒的时候,朱炜谢绝所有的大明宝钞,只收银子和铜钱,所以在朱炜的宅子里面,已经堆了满满一箱的银子。
将银子放好后,朱炜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准备去找寿宁侯张鹤龄,谈一谈收购老秃子山一事。
寿宁侯张鹤龄和建昌伯张延龄两兄弟,是当今太后张皇后的亲弟弟。
因为皇后对着两位弟弟极为偏爱,所以弘治皇帝对他俩也是颇多赏赐,恩宠不断。
因为有姐姐撑腰,所以他们行事飞扬跋扈,是当今京城里最嚣张的皇亲国戚。
每天到处惹是生非,科道言官每天弹劾他们的折子,犹如雪花一般纷扬不断。
而这两位毫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毫不悔改。
并且张鹤龄和张延龄两人,还十分的贪得无厌。
除了弘治皇帝赐给他们的土地外,他们还用手中权力大量兼并百姓民田。
是这京城内外,有名的大地主!
朱炜上街随意一打听寿宁侯府,人人闻之而色变,匆匆给朱炜指路后,便忙不赢地跑开了,仿佛跟寿宁侯沾上关系,就会家破人亡一样。
很快,朱炜便在京城最显贵的南池子大街上,找到了寿宁侯的牌匾。
这南池子大街就在皇宫的北侧,与皇宫只有一条长街和一条护城河相隔,妥妥地顶级豪宅。
在寿宁侯的宅门外,还有两个看门的家丁守在门外。
朱炜走上去,礼貌地说道:“这位大哥,在下想和寿宁侯商讨购买老秃子山一事,麻烦请你通报一下。”
“购买老秃子山?”
那看门的家丁看朱炜年幼,很不耐烦地说道:“去去去,小孩上一边玩去!”
没有办法,朱炜只能毫无烟火气地给这位家丁送上一钱碎银。
“麻烦请大哥通报一下。”
看着朱炜随手便丢出一钱银子,那家丁也惊了。
上下打量了朱炜一眼,确定他不是在开玩笑之后,才说道:“那你在这等着吧。”
说完,那家丁便跑进了寿宁侯府。
家丁在寿宁侯的后院找到寿宁侯张鹤龄后,恭敬地说道:“启禀侯爷,外面有一人,想向侯爷购买京城东郊的老秃子山。”
“买老秃子山?!”
张鹤龄先是一愣,随后狂喜地说道:“快!快!快请他进来!”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email protected]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