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没来得及造船,那霸港就传来消息,说他的义父李旦来了!
得知此事,郑芝龙很是惊讶,李旦的身体一向不好,已经很少离开平户,不想竟会大老远的跑到这里来!
没有迟疑,他赶忙亲自前往迎接。
“义父,你怎么来了?有什么吩咐让人带个口信给我即可,
何必亲自跑一趟?”
当郑芝龙赶到港口的时候,李旦已经下到码头。此时他正站
在码头上看着来来往往的商船,心中颇为羡慕。
那霸港可不是什么小港口,因为地理位置,跟樱花的平户和长崎一样,都是一座国际性的商业贸易港口,许多前往樱花、朝鲜甚至是美洲的商船都会在此停靠,一年产生的收益绝对不小。
凭借这座港口,琉球国也曾发达过,国内的商船遍布东南亚,
岛津家之所以攻占琉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看中了这座港口的收益,想要通过夺占这里来解决自己的财政问题。
岛津家的财政问题非常大,一直处在破产的边缘,其原因之一就是藩内的武士太多,武士的数量一度超过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可谓是全民皆兵。
之所以这么莽,是为了占领整个九州岛。事实上,在战国时代岛津家确实成功过,可惜很快就被幕府教做人,吃下去的土地全部吐了出来,又缩回了九州岛南部。
吐出土地之后,再想养活这么多武士就很吃力了,可武士又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裁撤的,一个不好整个岛津家都会被他们撕碎,只能一直用俸禄养着。
除此之外,还有幕府的针对,巧立名目,各种摊派,导致岛津家欠下了一屁股债。
如果十几年前他们不发动战争吸一口血,很快就会被藩内的财政问题给弄崩溃。
“让别人来我不放心,而且我也想要过来看一看。一官,我这辈子最骄傲的事情就是收下了你这个义子。”
李旦看向郑芝龙,眼中满是赞赏,不过心中却有些遗憾,为什么他不是自己的亲儿子?
“义父谬赞了。港口风大,还请义父随我去县衙,我也好尽尽地主之谊。”郑芝龙邀请道。
“县衙?莫非你在这琉球岛也设了县?此举恐怕不容于大明。不管如何,琉球终究是大明的藩属国。”李旦皱眉道。
“义父放心,只是设县,我并未明着废国。不久前琉球的使团已经出发,准备前往京师朝见陛下。”郑芝龙笑着说道。
李旦微微一愣,
“派遣使团?可我听闻琉球国王室遭遇海难
,已与岛津忠恒一起葬身大海……”
“使团是我派出的,琉球王被掳走之前曾任命我为琉球国摄政,此事闽人三十六姓皆可作证。”郑芝龙脸不红心不跳地说道
他之所以派遣使团前往京师,就是为了给大明一个台阶下,让他们有充足的借口不来征讨自己。
连年征战的大明现在最讨厌的就是打仗,东北还在被努尔哈赤锤呢,只要给足了面子,在琉球问题上,那群阁老们绝对会装死。
除了使团外,郑芝龙还以澎湖巡检的身份写了一份奏报给福建巡抚……
郑芝龙在奏报中详细讲述了自己成为琉球国摄政的经过。
在他的奏报中,他是大明绝对的忠臣,因为得知萨摩藩暗中控制大明藩属国琉球,故而特意去宫古岛确认真伪,不想竟遭到了萨摩藩的攻击。
数场大战之后,重创萨摩藩船队,击沉战船一百多艘。
琉球王听闻此事,非常感激,单方面任命他为摄政,并集结琉球将士诛杀首里城的萨摩藩武士,摆脱了岛津家的控制。
之后,岛津忠恒返回琉球岛大开杀戒,并将琉球国王室掳走然后遭遇海难,尽皆葬身大海
因为是大明的忠臣,所以郑芝龙原本不愿受琉球国摄政之位。奈何琉球现在无人理政,又架不住琉球百姓多次痛哭请求,最终只好勉为其难先代理摄政一段时间,以恢复琉球岛秩序,安顿好琉球百姓。
看完这封槽点满满的奏报,南居益感觉心里非常别扭。
明明是一个野心勃勃的逆臣,非要给自己披上一层忠臣的皮忽悠谁呢?
可是,虽然这封奏报忽悠不到多少人,但只要递上朝堂,大明肯定会认!
现在大明对藩属国的态度是,只要你给足我面子,只要你不来侵犯我,哪怕知道你背地里在骂我傻逼,我也不会去打你。
不是皇帝软弱或者大臣软弱,而是大明当下的国情决定的。
西南在打仗,东北在打仗,那些蒙古部落也时常南下,国内又是各种天灾人祸,民变、兵变应接不暇,哪有功夫去管这些藩属国?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月福建境内就发生了一起兵变:
福宁州仓官盗窃军储,不及时发饷;州同因受贿赂而不追究;州守又包庇他们而不为调解,致使兵卒忍无可忍,一起关闭城门,包围官署,殴打贪吏,树旗拆屋。
这事到现在还没解决。
而广东,米价越来越高,又值旧粮吃尽新粮未收之际,已经有许多百姓家中无米下锅。可官府却无所作为,眼看就要酿成一场民变。
千疮百孔的大明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证自己这条破船不那么快倾覆,至于其他事,能先放一边的都会先放一边。
犹豫了许久,南居益还是将这份奏报送去了京师,同时送去的还有他自己的奏折,奏折中一直在暗示郑芝龙做大后是个祸害。
他也不敢写的太直白,毕竟郑芝龙是他亲自任命的澎湖巡检,
一边说他是祸害,一边又任命他为澎湖巡检,让皇帝和阁老们怎么想?
另外一边,琉球使团乘坐商船,也在赶往京师,带队的正是新任外交司司长宗玄敏。
副使有好几个,都是三十六姓中去大明留过学的人,其中两个还有过朝贡的经验。
所有藩属国就属琉球国朝贡最勤,目的是为了贸易挣钱,动不动一年就来几次,弄得大明都烦了,多次下旨让他们不要来的这么频繁。
当然,此次前往京师,朝贡是次要的,真正的目的是为了阐明郑龙成为琉球摄政的“真相”,同时请求大明在琉球设立宣慰司,并任命郑芝龙为宣慰使。
为了促成此事,他们还带来了万民请愿书。
宣慰司是大明的一种羁縻制度,比较出名的有缅甸宣慰司、老挝宣慰司等等,与大明的关系介于藩属国和直辖省份之间,可以理解为高度自治省。
有了这个名头,可操作空间远比澎湖巡检司要大得多。
当然,郑芝龙现在也可以不鸟大明,甚至直接海外立国,但这样一来将会丢失名分,被大明百姓视为外国人,弊大于利。
顶着大明的名头,不管做什么事都会方便许多。
郑芝龙估计,天启帝多半会同意这件事情,如此不仅他这位皇帝面上有光,还能多一道屏障,让东南沿海更安全。
不过朝堂上的事谁也说不准,为了确保这件事情能够办成,
郑芝龙还特意让使团带去了十万两银子,准备用来贿赂那些有说话分量的大人物。
奈何郑芝龙在朝堂上没有熟人,以致于该怎么贿赂、该贿赂谁,只能让宗玄敏自己看着办。
不过他还是提了几个建议,例如魏忠贤以及东林党的几位大佬。
“一官,你做的事德川幕府皆已知晓,其实我这次过来是受德川幕府之托,前来调停你和岛津家的争斗。”
犹豫了一下,李旦终于还是说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
他和德川幕府之间的关系其实很好,德川家和丰臣家争夺天下时,他还资助过德川家。
郑芝龙一开始也是借助他的关系,才能在樱花贸易畅通无阻。
“这么说来,德川幕府并不准备助岛津家夺回琉球?”郑芝龙笑着问道。
“确实如此,不过……幕府希望你以琉球藩的名义,私底下向他们称臣,就如以前的琉球王室一般。而在明面上,他们则会认可你为琉球王……”
“称臣?”
郑芝龙眉头微皱,摇了摇头,“这事我不能答应,琉球使团已经准备为我请求宣慰使一职,再行一藩二属之事,反而不利。
“宣慰使!
李旦心中艳羡不已,宣慰使也是可以传承家业的,等同于大明亲自认证的土皇帝。
沉吟了片刻,李旦说道:“若朝廷真册封你为琉球宣慰使,
确实可以不理会德川幕府。但若是此事未成,私底下向幕府称臣也未尝不可。得他们支持,你定能成为新一任琉球王!此事我会帮你拖着,等大明那边有结果后再拒绝不迟。”
“多谢义父。”
嘴上这么说,但其实郑芝龙心中已经打定主意,就算成不了宣慰使,也绝不会向幕府称臣。
他可不想让樱花获得对琉球的宣称,免得以后中日两国在自古以来上扯皮。
正事说完,两人又不禁聊起了琐事。
在交谈中,郑芝龙多次抱怨台南的发展和琉球的重建太花钱,
似乎资金有所短缺。
犹豫了一下,李旦主动说道:“我那可以腾出两百万两银子来,就先给你应应急吧……”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email protected]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