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源
太极是我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
太极拳基于太极阴阳之理念,用意念统领全身,通过入静放松、以意导气、以气催形的反复习练。
太极拳以进入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的境界,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太极拳含蓄内敛、连绵不断、以柔克刚、急缓相间、行云流水的拳术风格使习练者的意、气、形、神逐渐趋于圆融一体的至高境界。
而且,其对于武德修养的要求也使得习练者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洽与和谐。
同时,太极拳也不排斥对身体素质的训练,讲究刚柔并济,而非只柔无刚的表演、健身操。
太极拳基本内容包括太极养生理论、太极拳拳术套路、太极拳器械套路、太极推手以及太极拳辅助训练法。
其中,拳术套路有大架一路、二路、小架一路、二路。器械套路有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单锏、双锏、枪、大杆和青龙偃月刀等。
二、十三势歌
一名长拳,一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进、退、顾、盼、定也。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
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
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此五行也。
合而言之,曰十三势。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换虚实需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
静中触动动尤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需口授。功用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工夫贻叹息
三、十三势行功心解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以气运身,务令顺随,乃能便利从心。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头顶悬也。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也。
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气遍身躯之谓),运动如百炼钢,何坚不摧。
形如搏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如江河。
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力由脊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放即是收。
断而复连,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粘依。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
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股,神舒体静,刻刻在心。”
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牵动往来气贴背,而敛入脊骨。
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
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
气若车轮。腰如车轴。
四、拳经总歌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
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撂横采也难敌。
钩棚逼揽人人晓,闪惊取巧有谁知?
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
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
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包捶;
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庄跟腿;
截前压后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
上笼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
藏头盖面天下有,攒心剁肋世间稀。
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五、听劲
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
六、引手
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
太极拳是一门最讲求省力打人的艺术,所以借力打人、引进落空是太极拳最本质的特点。
要掌握“四两拨千斤”的巧妙技艺,就是要懂得身法轻灵之理,以意运气、以意打人,久之则身法无所不合。
一身之劲在于整,一身之气在于敛,身法能一一求对。
轻灵自如,达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人一挨我,我在下即能得机,而在上即能得势,上下相随,前后左右无不得力也。
能得机得势,乃能舍己从人;能知己知彼,才能因敌变化。
能因敌变化,“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之技,才能出神入化。
总之,引进落空、借力打人,周身须完整统一,动则俱动,静则俱静,劲断意不断,才能一触即发。
牵引在上,运化在胸,储蓄在腿,主宰在腰,蓄而后发。
一身须具备五张弓,才能做到蓄劲如张弓、发劲如发箭。
劲以曲蓄而有余,周身之劲在于整,发劲要专注一方,须认定准点,做到有的放矢。
劲起于脚跟,由脚而腿而腰形于手指,须完整一气,不能有丝毫间断。
七、太极拳实战
粘,来叫顺送不丢顶。遵循力学原理的运用,如合力、杠杆原理、动量守恒及惯性等原理中的力量。
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该方法。
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肩,有飘然腾云之意境。
清代拳师称“拳势如大海,滔滔而不绝”。
太极拳很重视练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
八种劲法中,掤劲是八劲之本,练太极拳不能须臾离开此劲。
它是弹簧力,又如水托舟,如戥称量;是知觉力,一切外来之力皆藉其辨别方向、大小。
其他七劲不过是方位和作法不同另有所称。
例如,掌心由内向外缠丝称为掤劲,若掌心由外向内缠丝则称为捋劲,若双手同时将掤劲交叉向外掤出,则称为挤劲。
掤劲是向上向外之力,使对方之力达不到胸部,是保护自己的防御手法。
捋劲是向旁的横力,三分向下,七分向后,用时要含胸转腰坐胯三者一致,防止对方肩击胯打。
挤劲是向前推扌郑之力,挤在手背,另手辅之,要点在于双手用力一致,两脚抓地前弓。
按劲是向前推击或上掀之力,用时须顶头悬含胸拔背用腰力发出。
采劲是以手抓住对方手腕和肘部向下向后下沉之力,用时要含胸缩胯,一般是先采后挒。
挒劲是以手向左右上下挡开之力,用时要身躯配合以腰带动。
肘劲是以肘击人,在近身时使用,有“远拳近肘贴身靠”之说。
靠劲是用肩击胯打,贴身时使用。
八、太极拳十三式打手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近,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跟随沾粘不丢顶。
…………………………求鲜花……………………………
PS:
新人新书,正是需要大大们的关注和关爱的时候,所以,大家鲜花收藏什么的都统统走起来吧!!!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email protected]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